13年,近3万人次,每次理发只象征性地收“2元”。在仪征,有一家开了13年的老字号理发店,一名92岁的老人倪克龙坚持13年为周围的居民理发,每次只收“2元”。不仅如此,老人还将每年的理发所得捐献出去。
“三不要”,超过2元不要,残疾人不要钱,超过85岁不要钱
5月29日下午,在仪征化纤生活区沿河一村17栋二楼的爱心理发室,自制的美发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另外一位衣着俭朴,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手持剪刀剃发,一丝不苟。
没想到接下来,两位老人却为收费发起了“争执”。
“您的手艺真不错,我是慕名而来啊,这钱,您收着。”老人自称叫张登科,走了20多分钟的路,特意从附近的迎江一村赶过来。
“看你有80多岁了吧?这个钱你收起来。我不要!”理发师指着墙上的告示说。
环顾四周,墙上张贴着书画、锦旗,其中最醒目的是两张写着“理发2元,多给不要”和“残疾人与85岁以上理发免费”的告示。
“我91岁了。不给钱,这怎么行啊?我不能让您白忙啊。”张登科面带愧色地说。
“在我这理发有三不要,超过‘2元’不要,残疾人不要钱,超过85岁不要钱。您91岁了,不能要你的。”理发师搀着张登科出门。
这位精神矍铄的理发师就是92岁的老人倪克龙。
13年,不收钱怕没人来,找他理发的有近3万人次
倪克龙1928年生于六合县,小时候因家境贫寒,替别人放羊、放牛,14岁时他就到理发店做学徒以贴补家用。解放后,他继续从事理发行当。1956年,倪克龙来到南京大厂镇参加工作,直到1981年他从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退休后,他又重新操起了老行当,开起了理发店。
“退休后我在南京郊区开理发店,剃头1毛5,小孩8分钱。”倪克龙笑着说,这家自营小店一直开到2006年,直到在仪征工作的大儿子将他接到仪征后才关掉,到了仪征他又闲不住,随即又开了一家理发店,理发每次收费2元。“一开始大儿子不支持我开理发店,因为光房租每个月就800元,每次理发只收两元,别说水电费,光房租也不够。”倪克龙笑着说,“我说我这不还有退休金吗?后来儿子拗不过我,也慢慢地支持我了。”这么多年来,找他理发的有近3万人次。
每天,几乎都是三餐稀饭加馒头,浴缸还是捡废品改造的
“519”慈善一日捐,倪克龙都主动到社区捐款。2017年“519”慈善一日捐,捐款3000元。去年“519”和今年“519”,倪克龙又分别捐出6000元,目前倪克龙累计捐款已经超2万元。他还获得了2017年至2018年全省“慈善之星”的荣誉。“今年‘519’我带着攒下的两万元去社区捐款,社区人员说我生活简朴,很不容易,最后劝我改成捐款6000元。”
别看老人“出手”大方,在平常生活却十分节俭。浴缸是用菜场里捡来的塑料箱改造的,鞋子是用铁丝绑着轮胎皮制作而成,衬衫的领子上打了好几个补丁……每天三餐老人大部分都是稀饭加馒头,冰箱里堆满了咸菜。“偶尔会煮一些面条,每周偶尔会煮一顿肉汤喝一喝,人老了不需要铺张浪费,适量就好。”
“我们小时候吃苦吃惯了,生活上不需要太追求。”
为何每次理发只收2元钱?感谢党让我有好日子过
“我13年前刚到仪征开理发店就只收2元,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。”倪克龙说,“我理发理了大半辈子,感谢党让我有了好日子过,让我的子女能够有书读,能有个好工作,让我老了还能拿到退休金,我这么做是为了报恩,感恩社会。”老人补充说,“我原本打算不收费,义务为大家服务,但不收钱,别人又不好意思,不来了。”
早晨8点到中午11点半,下午2点到5点半,除了每周二休息,每天的7个小时是倪克龙雷打不动的工作时间。“以前我是全年无休,如今我身体不好,每周需要休息一天。不过,我每天依旧是清晨4点半起床,然后煮饭,锻炼身体,准时在8点开门。”倪克龙说,不少老人早上锻炼身体,很多7点30分就来了,他不能将人拒之门外。
来源: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:秦春凤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