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家谱四世同堂 五好家庭十分幸福
2017-06-01 11:17:00 来源:江苏文明网
人物简介:
吴朝凯家庭,大仪镇路南村村民。
事迹简介:
长者90岁高龄,幼童只有2岁,吴朝凯一家四代23人不分家,年夜饭都要摆上4、5桌。一本数百字的吴氏家谱,囊括修身齐家爱国等内涵,引领着这个昔日的“五好家庭”和谐幸福地走下去。
正文:
“这块奖牌,可以说是我家和堂兄弟家四代人不分家的最好见证。”,在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,56岁的吴朝凯抚摸着一块全国妇联1983年颁发的“五好家庭奖章”不胜感慨。
12间老宅,住着四代老小,一直未分家
“我们家现在有四代人住在一起。”吴朝凯说,父亲和二伯父一辈、他和堂哥一辈、子女一辈以及孙子孙女一辈,算上嫁出去的姑娘(自己和堂哥的姐姐妹妹),现在家里一共有23人,其中13人一起生活。过年的时候,一家人吃年夜饭,要坐上5桌。
吴氏堂兄弟一家都住在同一个院子里,中午时分,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饭、聊天,和和睦睦。
现在这个大家庭年龄最大的是吴朝凯的二伯父吴德裕,已经90岁了,吴朝凯的父亲吴德道也已经85岁了;最小的是他和堂哥的孙子孙女,只有2岁。
“这个老宅仅翻建就已经有40年历史了。”吴朝凯介绍起自家的老宅如数家珍。这个老宅现在有12间房,从翻建起开始算,已经有40年以上了,算上祖辈,老宅已有100年历史了。
互帮互助,让大家庭一直延续和睦
“其实现在四代人能住在一起,主要还是受到我母亲的影响。”吴朝凯说,他母亲在世时交代过,家要有家规,如果他们的父母辈这一代有人还在世,就要把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维持下。
吴朝凯回忆,这个大家庭的创立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。当时祖父已经不在了,祖母分家时,父亲就和二伯父没有分家,当时两家共有8个孩子,因为二伯母没有奶水,母亲就将8个孩子一起喂养了,从那时起家里面的关系就很好。
当时,邻居家在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时都很吃力,特别是水泵和300多斤重的脱粒器,其他人家只能和邻居一起互助,而他们家因为没有分家,人手充足,体力劳动轻松了不少。
吴朝凯说,他母亲生前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,上世纪80年代还参加过省妇代会,做过代表。在做生产队长时,别人家有什么矛盾总是找她协调。以前还有邻居劝他们分家,母亲一直不为所动,坚持大家庭成员间互帮互助,绝不分家。
吴朝凯后来到镇上上班,家里只剩下二伯父务农。母亲就交代,让他们接济二伯父一点,单位发福利时,也要带回家和大家一起分享。母亲去世时还特意交代,二伯父年纪大了了,无论如何也要赡养好他。
吴朝凯说,不仅自己和堂兄没分家,就连双方嫁出去的6位姐妹也没有与婆婆分家,都过得和和美美。
小家经济独立,但大家庭之间互帮互助
“那时候,家里的经济大权都是母亲在掌管,母亲就是大家庭的‘大管家’。”吴朝凯说,当时家里人情往来、日常支出都是母亲管的。每月有结余的话,母亲还会把结余的钱分回去。
现在大家庭的账由吴朝凯来负责,小家庭的账都是独立核算。二伯父在家务农吃过不少苦,吴朝凯在外面工作相对好一点,平时他也会对二伯父多加照顾。
随后,吴朝凯又拿出一本吴氏家谱。在家谱里,记者找到了吴氏家训,全文只有160字,但囊括了爱国、道德、礼貌、智慧、品德五方面内容。
“家谱延续了四五十年。”吴朝凯说,这本家谱也是维持大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,修订这本家谱也是希望家族的良好家风家训能一直流传下去。
大仪妇联:准备申报全国“最美家庭”
周围的邻居都夸吴家人了不起。“亲兄弟不分家的都比较少见,堂兄弟之间不分家几乎没有,而且四代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就更不容易了。”邻居张大妈说,现在已经 很难看到这样的大家庭了,现在三四个人的小家庭都很难做到这样和睦,这个十几人的大家庭反而能做到,真是太难得了。
1983年,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给吴家颁发了“五好家庭”奖章。30多年过去了,吴朝凯一直把这块奖章当宝贝一样珍藏着。“虽然年龄越来越大,但我对大家庭的感情不会变,我会一直守护着这个家。”
大仪镇妇联主席吴书云表示,他们正在将吴家的事迹上报有关部门,向全国妇联申报“最美家庭”称号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